今天是:
   
名师专栏
当前位置:
朱耿洲:杭州亚运会,你觉得是亏了还是赚了?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蓉姿 | 发布时间: 2023-10-14 | 414 次浏览 | 分享到:

导语: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201金,完美收官。此次运动会总投资2,248亿,比上次广州亚运会多了1,000多亿。那么您觉得,杭州花大钱办亚运,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杭州亚运盛大闭幕,中国代表团201金完美收官,实现亚运金牌11连冠,可嘉可贺!

这次杭州亚运会是继北京、广州之后,中国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城市。来自45个国家的运动员齐聚杭州, 12000多名运动员,这个比广州上次多了3000多个运动员,5000多名随队官员,4700多名技术官员,还有12000多名媒体记者,以及数百万的观众参与了此次杭州亚运,成为一场全球关注的体育盛事。

 

那么办这么大规模的亚运会,当然是要花钱的了。

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杭州亚运会的预算为449.6亿,建设的57个比赛的场馆,总投资101亿。如果再算上高铁、地铁、杭州西站、萧山国际机场三期等基础设施,从2016年到2020年四年间,杭州的总投资就达到了2,248亿,比上次广州亚运会多了1,000多亿。

那么杭州花大钱办亚运,您觉得到底是亏了,还是赚了呢?

可以说,这样的投入,当然是赛事本身的直接收益难以弥补的。

本次赛事的直接收益主要包括门票、商家的赞助、特许经营权,还有媒体转播几个方面。

 

首先是门票收入。

在杭州亚运会开始出售门票后,很多观众都争先恐后地购买,而且,据说78日开始售票后,几乎是一上线就被抢了个精光,门票收入应该是相当可观的。不过按照官方统计数字,到107日出售门票305万张,票务收入仅为6.1亿人民币。

 

第二是商家的广告赞助收入。

杭州亚运赞助的企业分为官方合作伙伴、官方赞助商和官方供应商三个层级,其中官方供应商又分为独家供应商和非独家供应商。本次亚运会共有118个类别176家赞助企业,商家的赞助金额46.44亿。

 

第三收入就是特许经营收入。

本次亚运会特许经营规模历史最佳,亚运会特许经营共上线了17大品类,1,100余款特许的商品,开设了天猫官方旗舰店,电视频道购物平台以及线下零售店,一共1,500多家。

亚运相关的特许商品可谓是五花八门,从玩具、徽章、服装、箱包到工艺品等,各类商品的销售数量也稳步上升。不过这个目前还没有完全统计出来一共销售额多少,不过保守估计几百亿肯定是有的。

 

第四是媒体的转播权的收入。

当然央视总台当仁不让,拿下了转播的全权。他们拥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全媒体转播权与分销权的权利。

这次亚运会,有30多家中外媒体和持权转播商入驻媒体中心,国内获得转播权的平台有腾讯、抖音、快手、咪咕等6家。

按照海外的报道,这次转播权在亚洲是热卖的,上届雅加达亚运会,越南地区的转播权仅为1,100万元,而此次却要1.1亿人民币,涨了10倍。那大家就可以想象一下,各国的媒体和国内几大自媒体平台,需要花多少钱来购买转播权。

 

第五就是除了这些收益外

旅游的收益也是不可小觑的。杭州这个旅游胜地,景点的门票、酒店、交通、餐饮等,都会有大幅度的提升,至少应该也有几百亿吧。

而且按照今年415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杭州亚运会的税收的优惠政策,上述所有的(门票、赞助、特许权、转播权)收入是免征增值税的。

 

不过2,000多亿的投资要回本,杭州仅靠以上这些直接的收益是不现实的。所以杭州在亚运的直接账面上,无论怎么说都像是亏了钱的。

 

但是,我认为账是不能简单这么算的。

大家知道 ,举办运动会本身是很难赚钱的,投入巨额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些投入,应该归类为政府基建的投入,而不应该纯粹算作运动会的成本。所以因此,不能仅仅从运动会的直接收入的角度,来衡量运动会的收益。

 

杭州亚运会到底是亏了还是赚呢?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这个账不能忘。

 

首先是杭州亚运带来的基建设施和房地产收入大涨。

杭州这次亚运会,把城市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推上了新台阶。

以杭州的轨道交通建设为例,杭州的地铁和城际铁路里程,2015年只有81.5公里,已经增长到目前516公里。

配套设施的提升,又带动了杭州地价和房价的上升。20161月份的时候,当时杭州的房价还平均不到1.7万元/平方,但今年10月份已经为3.1万元/平方,增幅非常明显。

盛况空前的房地产市场,自然就为杭州市提供了丰厚的土地财政。

按照不完全的统计,20162022年,杭州市卖地的收入累计超过了1.6万亿元。那这1.6万亿,扣除土地的征收补偿和土地开发费用等,土地的净收益也完全可以覆盖亚运费总投资的2,248亿元,仅仅这一点杭州就大赚了。

 

其次,是杭州亚运投资拉动GDP和财政收入、劳动就业的增长

按照浙江省统计局的测算,2016-2020年,本次亚运会基础设施投资2,000多亿,对杭州市GDP的拉动量为4,141亿,占同期GDP7.6%;对财政收入的拉动量为1,033亿,占同期财政收入的8.2%;对就业人数的拉动量约为67万人,占同期就业人数的2.4%

可以看出,亚运投资对杭州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

 

第三 亚运消费刺激产业升级。

2020年上半年,杭州市的体育产业总收入就达到了1,000多亿以上,同比增长了10.5%。其中,体育服务收入占比超过了80%

另外,亚运会还促进了旅游、餐饮、文化产业、电子竞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赛事+文旅”、“赛事+科技”等产业的融合模式,也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第四,是亚运创新引领了智慧城市的建设。

此次“智能亚运”。充分利用了数字技术和智能应用。例如 “数字火炬手”活动,吸引了超过1亿人参加,在线点燃了“共享火炬”。“智慧场馆”项目,利用 5G 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高清直播、智能安检、智能指挥等功能。

 

第五,是亚运协作促进了区域的共同发展。

本次亚运会,按照"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规划,杭州市联动了宁波、温州、金华等协办城市,共同承办了亚运会竞赛的赛事,也让更多的城市分享亚运会的红利,实现互利共赢。

 

第六个方面就是,亚运会的举办,吸引大量的国内外投资。

亚运会聚集了各国代表 、游客和媒体的目光,为杭州成为国际化城市提供了契机,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资本的关注,为未来杭州市的投资合作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

 

第七,就是通过亚运会的举办,为杭州国际形象提升作了巨大贡献。

从这样说,杭州亚运会应该是一场赚钱、赚面子的赛事,而且对杭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但是 ,本人还是要不合时宜、杞人忧天多说一句,浙江的学员们听了千万不要喷我。

按照中国社科院“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的数据,到今年一季度,中央政府的债务为16.19万亿,地方政府的债务为36.83万亿。这些是地方债券的规模,也就是属于政府的“显性债务”。但大多数人都知道,政府的融资平台,也就是城投公司债务,也就是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是更加严重的。

按照统计:2020年、2021年、2022年,浙江省城投债就分别为:4.76万亿、5.72万亿和6.70万亿。而且同期浙江省地方预算收入为:7,246亿、8,263亿和8,039亿。浙江省城投债除以地方预算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20年为657%2021年为692%2022年为834%

记住,这个比例还不包括前面我所讲的“显性债务”。

 

我们国家还不富裕,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如何“少花钱 多办事 办好事”,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为关键重要的国计民生的刀刃上呢?这个需要大智慧才能算得清楚。

那杭州亚运会,您说,是亏了,还是赚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