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又是一个阳光灿烂周末,中国资本策划研究院(CCP)院长朱耿洲博士应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邀请再度来到深圳,给“深圳市中小企业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CX1601”的企业家们授课,授课主题《投融资策划与实施——融资策划36计(方法与渠道)》实战课程。年末越来越近,融资形势越来越严峻,朱博士系统地讲述了36种主要融资渠道、200多种实战融资方法和大量实操融资案例,充分揭示了资本的本质,剖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原因,并给出可行的破解之道,为深圳企业家们下了一场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的及时雨,轻松智慧过年关。
(朱耿洲博士为“深圳市中小企业创新管理高级研修班”讲学)
年末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融资渠道似乎陷进了“船大难掉头”的困窘之地。事实亦证明,传统的融资渠道在新的市场经济下,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短板。
朱耿洲博士指出:“一般来说,传统的融资渠道主要有四类,但都有其局限性。”
第一类是银行等提供的贷款性融资。
即中小企业通过向银行申请贷款,或者经由中介公司作为担保,向贷款公司以债务融资的形式申请贷款。这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融资的首选渠道。但得到的答复往往是不如人意的一—“办不了贷款”。
为什么主流的四大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地方商业银行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原因在于,与大中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贷款往往比较频繁、金额较小,但办理贷款的手续却并不能简化,因此中小企业的贷款就会显得“成本高、收益低、工作量大”。
银行不愿办理贷款的另一个原因是,它要兼顾考虑利润最大化和降低风险两个主要因素。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效益低,这两个因素都无法保障,所以便落入银行贷款“趋大避小”的俗套中。
第二类是企业通过出售、转让股权或者发行债券的形式进行的融资,即风险融资、私募股权融资、上市融资、买壳上市融资等。
尽管这类融资形式既不需要支付利息,也不需要抵押物,但中小企业依然无法规避投资途径狭窄的难题。数据总能给人一种力透纸背的震撼。有报道说,中国有近5000万的中小企业,沪深股市花了23年才有2800家企业上市,其中创业板花了5年也只招来了400多家企业上市,与“5000万”这个数字相较之下,多寡一目了然。这也可以从另一方面看出,在国内中小企业获得投资的途径太窄了。
同时,正是这种“融资难,融资贵,挂牌难”的现状遏制了中国企业的创新力,也降低了中国天使投资人的数量。
从天使投资人的相关数据上对比来看:2014年我国有近5000万中小企业,其中获得天使投资的企业数量不足4万家;而美国共有约1400万家中小企业,拿到天使投资的数量达到40多万家。到2015年,美国通过天使投资的方式众筹的资金到达到了241亿美元,在中国则不到10亿美元。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天使投资项目数量会很少。2017年美国天使投资的项目就达7.2万个。相比之下,据权威机构统计2016年我国的天使投资项目才不到3000个。这些数据的对比充分说明了就融资难度来说,我国中小企业比美国中小企业获得融资要难的多。
中美两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就是因为企业上市导致的资本退出渠道减少所致。一直以来,“资本退出难”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投资家,甚至于许多早期从事风险投资的人也为此感到恐惧。因为企业主板上市的过程实在过于迟缓,即使是A股上市也会面临暂停IPO的现象,这都让投资者看不到资金退出的机会。
与此同时,传统的股权融资往往需要投入上百万资金,所以极难找到投资方;另一方面,受限于中国市场的行情弊端,即传统的股权融资的融投资双方一般经由朋友、财务顾问等中介介绍认识,所以项目信息的实效性较差,沟通也不方便,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性;最后一点,传统的股权融资的退出机制并不通畅,且相关法律体系也并不完善。
另外,国家对于发行债券有很高的门槛限制,所以国内一般只有少数经济效益好、运营状况好的大型国企能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据国家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股票融资仅占国内融资总量的1%左右。
第三类是成本最低的,企业内部进行的融资活动,一般针对原始股权和企业自身利润积累。
企业内部融资与企业利润挂钩,所以这种融资方式的规模极其有限。
第四类是政府无偿给予的政策性资金支持及项目融资,即各级(省、市)政府部门每年都有各种名目扶持中小企业的专项政策性资金支持,尤其针对科技型企业,这些资金都是无偿或无息给予的。
而项目融资是指贷款人以某个项目的未来收益作为偿还贷款的融资形式,带有很大的风险性,所以中小型企业对这类融资方式也往往是“望而却步”。
如何弥补传统融资渠道融资的短板?
朱耿洲博士指出:“创新融资方式全方位拓宽融资渠道是弥补传统融资渠道融资的短板。”
(一)信贷融资与非信贷融资相结合。
银行业在加大有效信贷资金投入的同时,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和拓展非信贷金融工具,更好地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可以发挥大中型银行涵盖银行、信托、租赁、基金等领域的综合化经营优势,有效整合金融资源,提高多市场、多产品、综合化服务能力。更好地发挥信托在新型产权制度、社会民生领域、财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优势,促进社会资本与优质项目高效对接。
(二)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相结合。
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逐步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功能互补、结构合理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业机构与地方政府、证券、保险、基金等方面合作,针对辖内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量身打造综合性融资方案。对于创业起步阶段的企业,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和风险投资,配合地方政府设立创新基金、政府专项孵化基金,由行业协会等牵头设立创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满足企业前期投入的资金需求。
(三)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相结合。
中国民间资金充沛,民间金融活动十分活跃,要将规范发展民间金融作为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抓手。积极争取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试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法人机构的重组改制,稳步提高民间资本在村镇银行股权中的占比。审慎合规地开展委托贷款等业务,促进融资项目与民间资金的有效对接。
(四)大力发展创新融资渠道。
1、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不能仅依靠银行信贷的方式融通资金,还需要借助资本市场融资。如果企业登录创业板,就可以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股权质押融资及发行公司债等方式后续融资,极大地拓宽融资渠道。
挂牌新三板也是当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绝佳契机。挂牌后一方面有利于中小企业优化业务结构,转变盈利模式,立足长远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平台,进行资源整合,壮大企业规模,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
2、金融产品创新:
银行等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响应国家政策,推出适合中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既能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又要确保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的安全。
随着经济转型的逐渐深入,多家银行也纷纷成立了小微企业普惠金融部。比如某城商行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秉承着“助力小微”的发展原则,推出了小微企业的专享线上产品,积极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朱耿洲博士最后总结道:“人类在不断创新中创造了璀璨的文明,高速地走进了新时代,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也通过创新专业科学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企业快速平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成为一个个创新融资方式和渠道的诞生地,也积累了大量的融资策划实战理念和知识,传统融资渠道融资的短板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融资障碍,只有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弥补传统融资渠道融资的短板!大家认真学习和掌握了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的知识,企业的明天会更好,国家的明天会更好!”
本期课程由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培训学院主办
(本期也是中国资本策划研究院“融资策划36计”知识体系全国大巡讲总第78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