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融资策划36计”实战课程圆满结束
继2013年9月26、27日为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办的“民间借贷融资策划36计”实战课程班前期两天课程讲授后,著名融资实战策划专家、民间融资实战策划第一人朱耿洲博士于2014年元月4、5日再次为实战课程班后期两天课程开讲。至此,与课120位企业界、金融界精英学员全面系统、圆满完成了共4天完整的“民间借贷融资策划36计”实战课程学习,学员对民间金融有了全新、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借助民间金融策划助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有了更完备的思路与观念,以及操作的有效渠道与实战方法。
在本期课程中,朱耿洲博士就学员特别关心的民营银行系列风险,包括存款保障风险、审批寻租风险、地方政府风险等20多种风险问题,进行了高瞻远瞩地、客观公开的全面阐述,明确这些问题,将有利于学员在筹办或参与经营民营银行时,正确认识并有效规避风险,使民间资本阳光操作、民间金融健康发展。
民营银行重大意义毋庸置疑
朱耿洲博士指出:民营银行重大意义毋庸置疑。发展民营银行体现了金融改革的力量、有利于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符合市场需求;解决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完善金融体系丰富金融生态,有利于打破国有资本的金融垄断,实现金融市场的充分竞争,为中国经济带来持久活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截止2013年年底,共用36家民营银行名称获得国家工商总局的核准,分别是商联银行、首发银行、中网银行、民商银行、中储银行、西京银行、裕民银行、新农银行、恒业银行、盐业银行、黄河银行、融信银行、大秦商业银行、振兴银行、华商银行、苏南银行、国融银行、苏宁银行、华瑞银行、客商银行等。
2013年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下发 《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9月16日,央行行长周小川在《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明确提出,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
防范银行风险 需存款保险制
“但是成立民营银行,要认识到各种系统风险,包括存款保障风险、审批寻租风险、地方政府风险等20多种风险。筹办机构不要一切向钱看,高收益的背后必然存在高风险,所以筹办与经营者要有自担风险意识,要对设立民营银行的高门槛表示理解。只有正确、全面、客观面对这些风险问题,民营银行也才能生存并发展下去,投融资各方才能正常获益,”朱耿洲博士表示。
建立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非常重要。存款保险制度能够把银行的损失与存款人的损失隔离开。
尽管民营资本办银行,资质、支付能力、管理能力都很重要,怎样抵御风险、防止破产仍是第一要务。民营银行的确不同于国有银行,后者有国家信用作为依托,民营银行的开放,要最主要的反而不是推出什么样的金融服务,而是风险兜底的问题。
监管层的顾虑在于必须考虑民营银行进入后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转,把风险尽量降到最低,而不是出了问题由国家兜着。
而现实问题是: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利率市场化没有真正完成,导致可能无法大规模设立民营银行。存款保险制度被视作银行风险管控的重要一环。现有政策下,商业银行若出事,国家和政府则被视作最终“兜底”的责任人。但是政府肯定不希望重蹈覆辙,继续为民营银行“兜底”。
因此朱耿洲博士指出:民营银行体系一定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如果缺少政府信用垫底和存款保险制度的支持,民营银行系统中个别银行风险将导致存款人信心危机,一旦一家民营银行挤兑或倒闭,将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放大风险。即使实行存款保险制度,老百姓也需要一个心理适应过程,逐步接受民营银行和非民营银行挤兑倒闭并且存款保险能真正起到保障的现实后,才能免以形成恐慌。
对于中国的民营银行来说,存款保险制度这项需要顶层设计的“防火墙”能否复制国际成功模式,仍是一个亟须各方相互妥协的系统工程。存款保险制度肯定要推行,但也不会完全照搬西方。
国际存款保险机构协会的统计显示,目前已有111个国家(地区)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而金融稳定理事会的24个成员国(地区)中,绝大多数都已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缺席者是南非、沙特阿拉伯和中国。
美国之前曾倒闭过上百家银行,没有一家出现挤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了完备的存款保险制度,“这是国内即将创办民营银行的机构或人士所必须借鉴的。”朱耿洲博士明确指出。
共4天“民间借贷融资策划36计”实战课程在学员一再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学员们都希望再次聆听朱博士更多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策划与民间金融方面的精髓、实操案例,期待朱博士再次莅临财大,
本期由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办。
本期也是中国资本策划研究院“融资策划36计”知识体系全国大巡讲总第5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