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CP新闻
当前位置:
地方政府再给力 培植“融资创新的土壤”——朱耿洲博士为北大资本运营班授课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厦天 | 发布时间: 2014-12-02 | 339 次浏览 |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中小微企业发展迅速,有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俨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中小微企业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企业的规模和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不可否认,中小微企业常常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2014年,厦门市政府推出一系列融资新政,2000家中小微企业已经受益,这些政策的推出与去年5月中国资本策划研究院(CCP)院长朱耿洲博士在厦门的讲课中提出的观点密不可分。


    11月29、30日,朱博士应福建大禹教育机构的邀请,再次来到厦门为北大资本运营班的企业家们授课,授课的主题是《融资策划36计(方法与渠道)》。朱博士为厦门中小微企业融资出谋划策,提出破解厦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专业意见与分析,在座的企业家和各界人士齐声叫好!


    去年,朱博士曾指出如何提升厦门良好的融资环境——提升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度!现在,朱博士又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厦门融资环境的升级版。


   据朱博士分析: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点在于单体成本高、融资渠道少、信息不对称。要创造产品集合、拓宽融资渠道、建立信用体系,应该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规划不同的金融服务。此外,要将金融政策、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相结合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


    朱博士在厦门融资环境升级版中提及:


    1、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要与中小微企业经营周期相匹配


    如“三合”产品,属于金融服务类,做综合的功能战略服务,让功能围绕周期,扶之以相应的金融的方式,利用好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税政策,这样融资成本会进一步下降。


    2、中小企业融资产品要做集合,以解决单体成本高的问题


    要通过行业抱团打包的模式去做,提高综合授信额度。


    3、打造更专业的融资平台


    即专业市场、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商圈,包括担保再担保等等都可建成融资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服务,化解和控制风险,从而降低融资成本,这也是下一步政府职能的延伸。


    4、充分利用互联网金融


    充分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四个特点,即成本低、效率高、覆盖广、发展快。互联网金融是破解或者缓解小企业融资难的第四个支撑,也就是技术支撑,要大力发展,与时俱进。  


    5、进一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很大程度取决于政府的扶持力度。应继续加大融资创新力度,建立多赢的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让中小微企业实实在在看到政府的服务身影。


    6、进一步净化信用生态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可先建立各地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中心,收集、汇总税务、海关、金融、社保、治安、司法等系统的企业信用信息,记录企业纳税情况、信贷记录、合同履约率、遵守法律等情况,供公众查询,以增加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同时,完善企业信用评价制度和评价机制,由信用评估机构全面实施企业的信用评价,规范各类信用中介机构的设立和发展。


    7、两岸金融中心是厦门难得的发展机会


  厦门从过去实施自由港某些政策,到今天的两岸金融中心建设,探索创新的政策较少,也错失了很多机会。两岸金融中心是厦门未来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次难得的机会。


  8、设立金融发展局统一管理全市金融业务


  目前厦门市金融归口管理分散:传统金融如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归一行三局(一行:中国人民银行,三局分指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监管,地方金融中的担保、典当、小贷公司归经发局管理,上市、发债等资本市场归发改委管理;股权投资、基金等归金融办管理;融资租赁、网络金融等无人管理。因此,建议借鉴深圳前海的做法,成立由领导直接分管的金融发展局,统一协调、服务、管理全市金融业务。


  9、尽快对两岸金融中心建设进行地方立法


  对于两岸金融中心的法律地位,由于没有国家法律作依据,目前金融中心的法律地位还比较模糊,实质性的政策措施很少,特别是金融主管部门、监管部门缺乏实质性的政策支持和举措,厦门一些先行先试举措难以取得突破。


  建议借鉴上海市的《上海市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以及深圳的《深圳经济特区金融发展促进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来推进金融中心建设。


  10、准确定位“两岸金融中心”


  “两岸"只是一个向中央申请政策的载体,而不是对金融中心的定义。”在招商引资方面,首先应将厦门建设成中国民间金融的探索地和民间资本的聚集地;其次,吸引央企和各地国有资本进驻;最后,继续加大对台湾金融资本的招商。


  11、大力引进金融人才


  截至2013年底,厦门从事金融业的人员不到3万人,远低于国际各金融中心城市,从事金融业人才占从业人员10%的比例,这就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既重视引进国际金融人才,又要积极主动地培养本土化的金融人才。


  12、降低门槛引入各路资本,助力民间金融


  最后,朱博士指出,金融业的总量和规模有限,是厦门金融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应该发挥特区优势,降低门槛,引入各路资本,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落户厦门。尤其是在引进创新金融方面,只要国家没有规定前置审批的,就应先行先试给予放开,如担保、小贷等创新金融,只要地方政府敢于承担清算责任,其设立、运营等全部权利均在地方政府。如果小贷公司数量多到一定程度时,就难以形成高达五六分的高利贷市场了。发展地方金融,不仅将资金、税收留在本地,而且容易通过竞争形成资本洼地。


    两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学员们意犹未尽。朱博士的精彩授课又为厦门融资环境的持续净化写下了精妙的一笔。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15年,厦门市政府会给中小微企业送上更多的“融资大礼包”,让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受惠,令更多更新的“融资种子”在创新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本课程由福建大禹教育机构主办
(本期也是中国资本研究院“融资策划36计”知识体系全国大巡讲总第65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