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资讯及案例
当前位置:
股权投资与Token投资的差异与误区
来源:商业共识 | 作者:董焘 | 发布时间: 2019-03-21 | 721 次浏览 | 分享到:

股权投资与Token投资的差异与误区


  价值差异


  股权投资获取的是公司股份及其对应的权利,Token投资获取的是共识价值社区的Token及其对应的权利。股权对应的是公司权益的凭证,,而Token是区块链产品的权益凭证也是流通凭证


  股权投资侧重考察项目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Token投资侧重考察社区的共识机制,也就是生态各方如何自组织,自激励地为社区创造价值和分配价值。


  门槛差异


  股权融资是长周期多轮次的,门槛高,监控多。从天使轮到Pre-IPO,逐轮把好项目筛出来。目前这一体系非常完善。


  Token融资最典型的是ICO,门槛低,监管少,有法律障碍。


  效率差异


  股权投资是典型的中心化投资,整个投资过程必须通过银行结算和工商登记两个系统,稳妥但是繁琐,流通环节主要掌握在私募手中,如果上市就掌握在交易所手里。


  Token的投资就是点对点的币币交易,大家完成Token交换,这个流程也就完成了,投资的交易成本在大幅度下降。但是交易的过程在国内不受法律保护。


  利用率差异


  股权投资:VC主要关注一级市场,退出周期长,基金价值大多存在于账面,退出有来自LP的压力。或者要去私募市场去将未上市的股权灰色流通


  Token投资类似二级市场的证券,流动性极强,投资周期短,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关联性非常强,资金利用率可以做到很高。但是有的项目为了保证开发的稳定性会设计锁仓时间。


  机会差异


  股权投资到最后是个小圈子的游戏,普通投资人距离二级市场比较远,人人都能参与但未必人人能玩儿,所以需要专业的投资人个团队来支持。


  Token退出途径只有两种,一个是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或者是场外OTC交易所。项目方需要在全球范围内争取尽可能多的投资人,获得更多社群支持,中小投资机构也可以投资全球顶级的项目,获得更稳妥的回报;


  主导权差异


  股权投资通常会附加限制定或者控制的条款,主导权在大股东手里。


  Token的投资主要看产品的走向和币值管理的强度,主导权在创业团队。



  误区一:


  对于投资人来说,股权流动性差套现难,为了降低风险,需要对所投公司加以一定控制,通常会附加限制或控制的条款,这对于创业者而言是一种约束。


  解误:


  流动性通常是由市场规模决定的,例如同样是股票市场,在A股和美股这样的交易市场流动性就较好,而新加坡股市流动性就较弱。而token的代币交易也一样,市场较大的交易所流动性较好,交易会方便。而市场规模较小的交易所一样会面临流动性不足。因此流动性和标的之间,并不存在正相关,而是所处的市场决定的。


  误区二:


  股权需要持有较长的时间,要等IPO、并购等方式退出,周期较长。而token只需要在ICO以后非常短的时间内,甚至是1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迅速退出。所以token具有很好的退出优势。


  解误:


  天使的背后通常伴随着魔鬼,越容易套现的工具,越容易激发人性之恶。从退出机制来说,为了保证投资人的利益,以及市场参与者的利益,股权投资会延长时间,这是对市场的监管和保护。最直接的一句话,最怕你拿了钱就跑了。


  所以现在讨论token发布制度的时候,更多强调的是要有沙盒期的制度建设,需要发起人负起更大的时间成本,和公司项目捆绑更紧。所以观点中对于token可以退出的所谓的退出优势,非但不是token的优势,还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误区三:


  对于创业者来说,Token经济少了股权融资时繁琐的协议,会带来更低的交易成本和摩擦成本,让创业者跟投资人之间的关系更平滑,这也使得创业者在公司的发展上占有更多的主导权。


  解误:


  token的智能合约虽然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智能合约的落地应用,依然有合约参与方是否真的具备合约要求素质的审核要求。因此,就合约达成的过程而言,不是合约内容本身,而是考核对方能否具备资质的成本巨大。这个成本是个刚性的成本,需要整个社会制度的征信系统支持以后才能降低,而不是智能合约的形式就能降低的。


  误区四:


  股权投资传统股份公司无法让所有人都参与进来,例如2017年美国股权投资人准入门槛由年收入10万美元调整到了 10.7 万美元。而token的投资,有几百块钱,甚至几毛钱就可以投。所以token具有更好的投资收益的优势。


  解误:


  从投资本身来讲,不是参与门槛高,收地就低,参与门槛高,收获就高。参与门槛的高低,和收益没有关系,而是和风险控制有关系。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参与股票投资,如果在二级市场参与交易,门槛是相对较低的,但是其交易的风险就要大得多。而一级市场的参与虽然门槛会很高,但是其风险也会相比于二级市场小很多。门槛高是作为一个抗风险能力的资质的控制。只选择门槛低的投资方式的人多是社会底层,而如果他们遭受风险以后,受到的创伤会更大。


  另外需要知道,股权投资是获得公司控股权益的一个法律凭证,持有股权就是公司股东,享有股东权益。而token不具备这样的性质,所以从法律层面来看风险反而更大。


  误区五:


  用途方面,股权主要主要集中在分红以及未来IPO带来的收益,而优秀公司的Token除了随着公司的成长升值以外,还可以用其购买这个公司内部的一些产品和服务。


  解读:
  token本身就是区块链生态上的一部分,用token去换取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是非常低的。真正有价值的,是token背后所代表的公司项目。token所产生的交易转化价值只是“毛”,而公司项目所创造的价值才是“皮”。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所以看到token所渲染的“毛色”多好看的情况,是一种误导,真正要看的,是背后公司项目的运营有没有真正的创造价值,项目团队有没有真正地在做实事。现在有的ICO发完以后团队直接实现财务自由,根本没有做事的干劲了。


  我们这一期大话区块链和大家说到了许多关于token和股权认识的误区。我们知道token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相比于传统金融的股权,它还没有产生碾压式的优势。大家别神化了它,把一个好东西给捧杀了。


《泡沫破灭后到处都是黄金》

  文︱张明镜


  去年一年里,比特币从近2万美金跌至3000多美金,虽然今年春节期间有一定反弹,但总体仍处于熊市的状态。“别人恐惧时我贪婪”,这是受过良好训练的价值投资者应该有的第一反应。是否应该贪婪了?还是继续恐惧?让我们来理性分析一下。


  区块链行业发展以及项目投融资简史


  区块链其实是一个新兴的行业。2014年前,只有比特币,没有区块链。区块链其实是华尔街和硅谷的精英从比特币抽象出来的分布式数据存储、P2P传输、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组合以及共识机制、通证经济等商业模式设计的组合。


  截至目前,区块链行业已经经历了两波非常明显的周期。


  第一次在2013年前后,许多业内人士以为比特币很快会成为全球的基础货币,比特币价格从2美元涨到1200美元。但没过多久,大家发现比特币对货币的改造并没有这么快,所以价格逐步下跌到200美元,从2014年开始熊了3年的时间。


  第二次在2017年前后,以以太坊为代表的项目,在区块链加入了智能合约和去中心化治理的元素,于是人们认为,区块链很快会改造所有行业的生态关系,这造就了2017年的ICO疯狂。后来我们发现,区块链改造各行各业生态关系的速度并不会那么快,随即这个希望破灭,比特币价格逐步下跌到3300美元,2018年再次进入熊市。


  其实,区块链改造各行业的生产关系,最先改造的,是投融资的生产关系。区块链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资本市场,即ICO市场。ICO的本质是众筹+初创公司上市,它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众筹,其实就是一级市场散户化。好处是投资单位变小有明显的资金放大效应,投资门槛变低有明显的长尾效应;不好之处是散户没有尽调能力,容易波动,来的快去的也快。第二是初创公司上市,其实就是初创公司提前实现全流通。这使得投资人能够迅速实现变现,但没有统一价值标准,容易让币价暴涨暴跌,且买卖过于自由也容易让投资人没有耐心。


  那么,之前发币的都是什么企业?根据笔者观察,主要分三类:一是全新的区块链加企业,比如区块链加旅游、区块链加游戏等;二是融A轮前后的科技或互联网企业,如智能投顾、共享汽车;三是区块链的基础设施或原生服务行业,如公链、交易所、钱包等。


  话说回来,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或什么样的企业或者组织最适合发币呢?我认为,除非完全开源的、承担基础设施和货币职能的公链(比特币的本质也是开源的金融科技软件),其它的企业发币都是融资行为,都是和股权融资相关的,逃不出正统股权融资的框架。特别是第一类发币的企业,区块链+旅游本质还是旅游,区块链+游戏本质还是游戏,大家应该按旅游、游戏的评价指标看其投资价值,而不是看区块链可能解决其中某些环节的问题就投资它。如果只是看到创业者希望用某种技术来改变某个问题就去投资他,亦如果只是看了商业计划书不做尽调,甚至都没有和创业者沟通过就投资他,其实是对自己的资金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前是股权投资极佳的投资窗口


  依前文所述,大部分的项目其实逃不过用传统股权投资这个范畴的。那么,我们不妨用股权投资的分析角度来分析这个行业。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AI能让数据算的更快,区块链能让数据更可靠,5G能让数据传得更快。如果把区块链看成一种技术刚需,应该受到像AI一样的同等待遇。从这个角度出发,有很多基础设施或原生服务行业本来就具有刚需的价值,是非常值得投资的。


  比如说,只要有区块链,就会有人挖矿,芯片生产肯定就是刚需;只要有数字资产,就有交易需求,交易所就是刚需;只要有数字资产,就有存储和保值增值功能,钱包就是刚需……每一个刚需应用,都会有数百万的用户,每年有上亿甚至数亿笔交易。不过,很多这样的项目因为ICO市场泡沫破灭,被误杀了。


  从今年整体呈现出的面貌来看,区块链行业越来越成熟,从业者的素质也越来越高。我们发现,国内区块链各环节的新创业公司,大部分是著名互联网的资深人士,大家都在抢着做“区块链的雪球”、“区块链的Bloomberg”、“区块链的支付宝”、“区块链的36Kr”等等。另外,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比特币减产带动行业金融周期的再次启动是大概率事件,那么原生环节如交易所、钱包、挖矿芯片等公司发展起来也是大概率事件。


  春节以来,我观察到,稍微有一定量的小资金入场、政策面利好,这个行业就会火起来,而且大家持币的热情非常高涨。举例来说,今年初美国政策的利好与币安的一些积极动作,再加上资金链比较宽裕,出现了平台币、主流币的逐次上涨态势,其实已经让整个行业显得充满了活力。


  为此,我认为,眼下是入场区块链行业进行股权投资的最佳时机,传统VC们,应当勇敢地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博弈”中来。


  然而,遗憾的是,笔者拜访过大部分的股权投资基金,发现大家对区块链行业的认知存有偏见。这种偏见跟币价、ICO泡沫、行业种种乱象相关。具体来说,一是零碎的看过一些推荐过来的项目,机构没有系统的区块链认知,没有系统的投资策略,没有完整的行业图谱;二是无合伙人级别的高管主抓,区块链分属在金融、企业服务等不同的团队在看;三是看区块链的年轻投资经理,本来是加密数字世界的原著民,他们希望推动一些项目投资,但是决策力有限,决策链条太长,也就随波逐流了;四是还有很多太保守的机构,看到已经错过了一波浪潮,又听说行业冷下来了,索性就不看了。

  很显然,正是由于我们对于区块链行业的偏见,导致区块链项目受到验证低估,同样状态的企业在AI行业能获得数亿的估值,区块链企业却只有几千万的估值。在非常明显的大赛道,亦或可能产生伟大企业的赛道,只不过是选股的问题、选马的问题,但仍然没有人投。


  为何不等等再出手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为啥不等等再出手?


  VC对行业的贡献,是雪中送炭的功能。所以,我们不应该也没必要等到最底部再出手。当然,VC追求的是大的回报。如果一个项目5年后可能市值10亿美金,那么,在6000万估值跟4000万估值进行投资,是没有本质区别的。相对而言,最晚出手,创业者始终会觉得你占他便宜,也没必要对你不离不弃。另外,如果再不出手,区块链的终极接盘侠很快会出现,到那时,很可能会产生新的金融方式,不一定有好的投资机会。


  疏于观察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区块链看不到明显的应用方向,DApp使用者也很少,可谓“前途一片光明,却找不到出路”,是否要等等?


  需要指出的是,在互联网早期,其应用也乏善可陈,无非是看新闻、收邮件、听歌、看小电影等罢了。谁能想到今天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很多方向不是靠想象就能想出来的,我们要相信创业者是最聪明的,就像我们相信机器能构建信息,相信分布式的数据结构能带来更多方面的改变一样。


  从近期行业发生的大事来看,比如说币安开年重新上线Binance Launchpad。其实,本质上还是ICO,但是以交易所作为背书,把流程简单化,还打通了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掀起了国内头部交易所的IEO热潮。


  相比较而言,美国方面给我们的信息冲击力更大。2月14日,摩根大通宣布发行基于区块链的数字货币JPM Coin;3月初,多家媒体转载《纽约时报》报道,Facebook正在开展一项加密货币项目,计划将加密支付整合到自己的通讯服务中;数日前媒体还爆出,2019年初,谷歌、黑石集团、淡马锡和罗斯柴尔德家族联合成立了一支基金,主要投资区块链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公司,侧重于A、B轮投资,称该基金规模或高达800亿美金。


  我认为,区块链行业变化很快,进化的也非常快,如果不是专注地看、多出手交易,很可能感觉不到其中温度。


  “泡沫破灭后到处都是黄金”,价值投资的股权投资基金是时候进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