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资讯及案例
当前位置:
抢占新青年的舌尖:预制菜频现新融资,行业出现集中产能扩张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 作者:赵娜 | 发布时间: 2022-07-23 | 499 次浏览 | 分享到:


预制菜赛道再现新融资。

7月20日,专注于食品领域的利和味道完成D轮融资,由华兴新经济基金、隐山资本联合领投,麦星投资、建发新兴投资、中金资本旗下中金传合基金、微光创投共同投资,泰合资本持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据悉,本次新增资金将用于高品质预制菜的新产品研发以及产业链聚合能力的构建,进一步增强利和味道在供应链端的优势。

根据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的数据,2022年全国预制菜市场规模预计达到4100亿元,未来5年内有可能达到万亿元规模。

“预制菜产业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尚未形成品类和人群的分层,拥有好产品和高产能的企业市场空间巨大。”利和味道创始人、董事长王斌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分析表示,预制菜渠道同样处在裂变之中,“越来越多的渠道希望通过预制菜来和用户建立强关系,比如会员店和精品超市对这类产品的需求都很旺盛。”

王斌认为,当下正值中国食品工业的第二次革命性升级。中国将迎来预制菜发展的黄金时期,也将诞生一批类似泰森、日冷等级别的中国本土优质食品公司。

万亿预制菜市场

在投资人和创业者们看来,预制菜产业正在驶入快车道。

一方面,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在2019年正式突破1万美元,消费者对“食”的品质提出了显著的升级需求。加之疫情催化,正餐场景中家庭烹饪比过去变得更为重要。

另一方面,伴随年轻消费者同时面对更高品质产品的追求以及烹饪技能、时间的挑战,家庭烹饪效率化的痛点亟待解决。

据艾媒咨询统计,购买预制菜的消费者中,超过八成年龄在22岁到40岁之间。调研用户中,超八成用户每周消费预制菜产品,顾客购买预制菜主要是为了节省时间。

国内食品行业升级大背景下,低温预制食品市场渗透率正在迅速提升。投资方看到的不只是消费者的省时诉求,还有他们对健康、性价比的追求。

华兴资本集团董事长、基金创始合伙人及首席投资官包凡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低温预制食品的市场空间。在需求端,伴随消费者人群结构的代际迁移,低温预制食品成为了越来越多年轻一代 消费者居家用餐的重要选择。在供给端,更好吃、更便捷、更健康的新一代低温预制食品已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用餐需求。

泰合资本董事蒋铠阳分析表示,调理食品是社会化高效厨房的优质解决方案。调理食品替代的不是外卖,而是生鲜,外卖解决的是吃饭的问题,调理食品解决的是做饭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利和味道在披露新一轮融资的同时,还完成了对旗下调理食品板块高品质预制菜品牌“朕宅”的品牌升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朕宅是利和味道旗下高品质预制菜品牌,内部称其为“消费者餐厅级的家庭厨房解决方案”。利和味道也将利用本轮融资资金投入位于上海、成都、青岛的自有研发中心和研发体系。

竞速食品供应链

目前预制菜零售端行业整体处于蓝海市场,如何为用户提供高产品力且价格实在的产品是竞争路上需要解答的重要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同背景企业纷纷竞速预制菜市场的大背景下,利和味道的思路是通过上游原材料、中游加工技术、下游提案与研发的 一体化供应链壁垒,打造一系列开创性的、高标准的预制菜产品。

从业务和品牌策略看,利和味道已形成调味品、预制菜两条业务线及“利和味道”、“朕宅”、“番时番”、“鹊食”、“应物”多品牌体系。

弘章投资团队在此前发布的《2022弘章美味研究报告—预制菜行业基础扫描》中提出,预制菜并不是新赛道,而是原有业态的一种效率提升,本质属于食品工业消费升级的范畴。

在弘章投资团队看来,从调味品“一菜一味”的发展路径来看,预制菜是潜在的最贴近菜肴的调味品形态,对于一家预制菜企业而言,相当于一家复合调味料+食材的企业,通过口味绑定了想象空间更大的食材,从而突破了传统调味品企业天花板低的限制。

此外,在B 端预制菜市场之外,伴随着年轻用户的崛起,以及疫情对用户烹饪习惯的影响C端预制菜的需求也已经势不可挡。

B端与C端相向而行,渠道与产能协同共生。以朕宅品牌为例,该系列在2020、2021年分别发布了3款和8款新品。今年7月20日,朕宅再次发布应用于四个不同场景的20个SKU,天猫、京东旗舰店以及线下精品超市、会员店是朕宅重点开拓的市场。

利和味道下一站

受益于食品工业化、单身宅经济叠加居民消费升级,加之疫情催化,预制菜市场正在迅速爆发。

从政策端看,广东、山东、福建、河北等地已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政策。以山东为例,该省的潍坊、烟台、青岛、淄博、威海、临沂、德州等的“雁阵型”预制菜产业集群已现雏形。

从产业端看,方正证券认为,冷链物流的发展以及餐饮业连锁化,促使B端预制菜迎来快速增长期,C端渠道也在人口、社会结构的变迁中迎来爆发,预制菜行业景气度预计保持向上。

问及行业未来发展,王斌认为,国内预制菜市场尚处在跑马圈地的阶段,这个行业将会像复合调味品行业一样,经历行业爆发、迅速扩产、低端产能溢出、行业竞争强度提高等阶段。

从市场规模的角度看。根据欧睿国际数据,2020年美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454亿美元(约合3066.91亿元),日本预制菜市场规模为238.5亿美元(约合1611.19亿元)。艾媒咨询的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2026年将过万亿元。

再看资本市场。在日本,冷冻预制菜巨头日冷的市值超过3000亿日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冷冻食品制造商安井食品的市值超过450亿元,后者从2021年以来在预制菜领域动作频繁。

对投资方们来说,利和味道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上游调味品领域研发能力、客户基础以及产业沉淀等。

中金传合基金负责人童璇子表示,利和味道持续迭代创新的能力已得到全渠道的验证,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了品牌认知,给消费者提供了卓越的环球美味与便捷的烹饪体验。

王斌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国内预制菜行业正在出现第一次集中产能扩张,3-4年后将出现第二次脉冲式产能扩张。“到那时还能留在市场并活得好的企业,收入规模将能达到百亿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