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资讯及案例
当前位置:
中国经济三个逻辑的变化
来源:来源 | 公众号(嘉泰先生) | 作者:陈东升 | 发布时间: 2022-02-09 | 426 次浏览 | 分享到: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三个逻辑的变化。第一是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这是整个经济的逻辑;二是企业发展从多元化、资源型企业向专业化、创新型企业转变;三是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转变。


来源 | 嘉泰先生

作者 | 陈东升(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2020年,我写了一个“迎着困难上”的年度思考与总结。这一年,一场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改变了中国,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整个人类社会。直面挑战、迎难而上、化危为机成为我和泰康最大的收获。


2021年疫情仍在继续,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转型,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作为一个大型保险集团和大健康头部企业的负责人,上亿的客户把他们的一生托付给我们,要对客户负责,就要对宏观问题保持长期深入思考,才能确保企业发展方向正确,行稳致远。


2021年对泰康来说也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泰康25年来新单价值首次挺进市场前三,创造了新的历史;《长寿时代》正式出版,把泰康的原创思考与创新实践分享给社会,开启长寿时代的新认知,也为行业突破现有困境提供了方向;我们入驻了新的总部大楼泰康集团大厦,向武汉大学捐赠10亿元人民币,支持武汉大学医学和生命科学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深化了对商业向善的认识。趁着春节假期,我也把这些思考和认识梳理总结,系统性地与大家分享。


1

对时代变局三个方向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一直在学习和思考这个大变局有哪些因素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还有2020年我国向国际社会明确承诺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进一步加深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


我记得2010年亚布力大理夏季峰会的时候,我跟田溯宁在大理古城散步聊天。我说当今影响世界有四个大的因素,第一是全球化、第二个是互联网、第三是气候变暖、第四个就是中国崛起。


去年我把这四个因素重新思考和进行分析,这四个因素不是平行关系,是两对逻辑关系。首先全球化和中国崛起是一个逻辑,全球化、中国崛起与中美博弈,带来了整个世界地缘政治的一个大变化。其次互联网、科技进步、气候变暖和双碳是一个逻辑,科技进步和“双碳”形成对工业文明,及其底层能源结构的一次否定之否定,带来文明形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大变化。还有第三个逻辑,就是长寿时代来临,百岁人生将成为普遍现象,人口增长与结构几十年后就进入一个新的均衡,这是人类自身的大变化。


首先来看全球化和中国崛起。1972年尼克松访华,整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从那个时候到今天,世界整个政经格局就是基辛格提出的大三角关系,过去是中美苏,今天是中美俄。以美国GDP为基准,1970年代苏联的GDP最高时是美国的43%;而1972年中国的GDP只是美国的8.9%。2021年中国是美国的77%,远远超过日本在1990年代最接近美国时的69%,而今天俄罗斯只是美国的7.5%。这又构成了一个新的三角关系。



这期间,三个大国的演绎发生了非常有趣的变化。二战后,国际上分为美苏两个阵营,在经济上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两种不同的制度。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1991年苏联解体,从此一个巨大的变化发生了。苏联和中国,或者说俄罗斯和中国都实行改革,实现了市场经济。


今天不管是什么政治制度,市场经济成为了人类社会最大的一个公约数。我经常讲,中国改革开放两个最核心的改革:宏观上的价格改革形成了我们市场经济的制度和体系;微观上的产权和所有制的改革,诞生了像洪流一样浩浩荡荡、一波一波创业创新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中国创业创新的活跃程度在世界上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俄罗斯因为进行了休克疗法,没有经历一个市场与企业家的培育和成长的过程,企业家精神、创新创业活力不足,经济严重的依靠能源和军工。所以才形成了这种新的经济实力的三角关系。今天虽然三个大国都是市场经济,但是国家的治理结构是不一样的。未来这三个国家的竞争是国家治理的竞争,评判的标准就是能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中美竞争与逆全球化的问题。我一直认为,全球化的本质就是对产品的要素进行全球配置。苹果手机是典型,苹果手机品牌是美国的,主要零配件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但是装配在中国大陆。正因为产品要素全球配置,零配件可以流动,原材料可以流动,资金可以流动,高级管理者和科学家可以流动,唯一不能实现大规模流动的就是普通的蓝领工人。所以长期以来,当跨国公司把他们的生产环节转移到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美国蓝领的工作岗位随之慢慢流失到这些地方。中西部的白人蓝领中产阶级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也得不到重视,日积月累形成一种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政治势力,特朗普成为他们的代言人和政治代表人物。只要这一现状得不到改变,特朗普主义就会长期存在并影响美国的政治经济。


所以说全球化的核心是生产要素进行全球配置,效率最优。但是大规模的普通劳动力不能够流动,带来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和失衡,就带来发达国家国内和国际政治经济问题。这是全球化带来的巨大地缘政治的矛盾,也是全球化最大的一个死结。我们企业在走出去、进行全球布局的时候,要充分评估这个风险。



第二,科技进步、双碳带来了文明形式和生活方式的大变化。人类文明从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到现在大概1万年的时间,工业文明不到300年。业文明是相对于农业文明来说的。农业文明是屈服、服从自然,最后与自然合作、天人合一。工业文明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我们希望把人的力量延伸。工业革命发明了蒸汽机,机械动力代替了人力、畜力等自然动力,带来了能源革命;同时现代工厂出现,以公司为单位的大规模生产的组织形式,取代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形式,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机械动力和现代城市建立在能源的基础上,到现在世界能源的消耗依然是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为主。所以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到电气革命,再到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数字时代和智能时代,其实还是工业文明的逻辑。从工业革命到今天,世界所有的财富和福祉是建立在消耗化石能源的基础。化石能源的消耗带来了气候变暖的问题,就有了全球的碳中和计划。



我觉得“双碳”是对工业文明一次否定之否定,是对工业文明以来我们生活方式彻底的一次变革。我们要进入一个新的文明。但是这个新的文明不是信息时代、数据时代的文明,而应该是生态文明。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这个观点我在2010生态文明论坛贵阳会议就提出来。工业文明最大的问题就是夸张浪费,像首都机场这样的建筑造了宏大的天穹,冬天和夏天都要消耗很多能源来保持它的温度。生态文明就是把农业社会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这样一种理念和生活的观念,和工业时代带来的福祉和生活品质结合起来,形成简约的、零碳的生态文明生活方式。


现在全球每年碳排放量超过50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我们中国2019年温室气体排放大概140亿吨,占全球的27%;其中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占全部温室气体排放的73%,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约占10%,其他温室气体排放约为17%。我们农林业每年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只有8-10亿吨,约占我们总排放量的5%-7%。我国能源结构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为主,占比约84%。所以我们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同时改变工业文明时代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


有专家说“双碳”是基础能源的一次革命,大概要持续四十年到五十年,投资额将超过百万亿元。所以风能、太阳能、核能、水能、氢能等清洁能源以及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电池等会加速发展。同时,能源结构的变化也必然带来产业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电动汽车、智能汽车包括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改变我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及分布式存储技术的成熟会改变我们所有今天依赖能源的地下管道和天上的高压电线,将带来整个文明结构的一次深刻变化。


第三个就是长寿时代和长寿社会即将到来,这是人类自身的大变化。我认为长寿时代是人口老龄化后的一种常态。《长寿时代》这本书最重要的是以一种中性、积极的态度来认识人口老龄化,改变工业文明对人口老龄化被动消极的观念。


长寿时代具有五个特征:低死亡率、低生育率、寿命延长、人口年龄结构从金字塔结构转变为柱状结构、平台期老龄人口占比超越四分之一。


人类的死亡率从19世纪开始显著下降,最早生活水平提高、营养改善是决定性的因素;进入20世纪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生命科学的进步带来死亡率的进一步降低。死亡率下降带来预期寿命的延长。但低死亡率和寿命延长对人口以及社会结构不产生根本的影响,最重要是生育率下降。


生育率下降是工业化、城市化后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目前来看是不可逆的。现在有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生育率低于每名妇女2.1个活产婴儿的国家,这也导致全球出生人口增速已经变得非常缓慢,预计到2045年后全球出生人口数量将开始逐年下降。根据联合国人口司中等假设水平预测,全球人口规模可能在2100年前后到达顶峰并开始回落,也有一部分人口学家认为2050年就有可能迎来人口拐点。


这也意味着,人类社会预计在2050年左右、最晚到2100年前后,从现有的社会形态进入一个新的均衡稳态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工业化、城市化、人口增长、科技进步、经济繁荣这个持续深化发展的逻辑。当人口不增长以后,这个循环要受到严重的挑战, 对未来政治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

同时,低生育率也将带来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人口结构从金字塔型变成柱状,甚至还会变成伞形。当一个社会每4个人中就有1个65岁以上老人的时候,就进入了长寿社会。今天日本是典型的长寿社会国家,65岁以上的人达到28.7%。中国也在快速进入长寿社会。2021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超过2亿,占比达14.2%,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更加严峻的是我国2021年人口净增加仅48万人,也就是说我国的人口基本见顶,很快将进入负增长阶段。


面对长寿时代这一人类社会的新均衡,有两个方面的认知可以帮助提前应对。一是长寿时代百岁人生,人人带病长期生存。活得久,又带病长期生存,那么养老、健康就成为最大的需求和供给,所以健康时代、财富时代随之而来。第二,长寿时代老年的尺度或者概念要发生根本的变化。农业时代人均不过30岁,所以人生七十古来稀;当下我们的认知,20岁是青年、40岁是中年、60岁是老年。长寿时代来临,百岁人生正在变成现实,未来30岁是青年、60岁是中年、80岁才是老年。所以延迟退休也是必然的。


这三个大的变化会长期影响我们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美竞争、地缘政治的变化是未来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最大的不确定性;双碳、清洁能源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变革;长寿时代是人类自身长期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它的影响更深刻。


2

中国经济三个逻辑的变化


2021年一系列的经济调整政策,特别是对平台企业的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最具有象征意义。


这可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规律。纵观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美国崛起是从南北战争开始的,最本质的是南北方打通形成统一市场。从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到1911年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被反垄断法肢解,美国资本与产业结合的自由资本主义工业金融巨头的大企业时代结束,一共是46年的时间。自此之后美国经济开始走向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的时代。有趣的是,我国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 到2021年进行反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一共是43年的时间。中美崛起的这个过程有某种相似性和规律在里面,非常值得探讨和研究。


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三个逻辑的变化。第一是从高速度向高质量迈进,这是整个经济的逻辑;二是企业发展从多元化、资源型企业向专业化、创新型企业转变;三是地方政府从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转变。


新中国70多年的历史,不同发展时期形成的经济板块具有鲜明的特色。前30年是计划经济时代,奠定了我国工业化的基础,从156个项目到三线建设的再工业化,以及“两弹一星”的国防工程,构造了我们今天的重工业和国防板块。这是今天以重工业、能源交通、军工航天以及金融等大央企为核心的国有经济体系的基础。


改革开放这40多年我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核心是通过内部改革建立市场经济制度和体系,激发国有企业活力,催生一波接一波的民营企业创业浪潮;同时通过开放引进港澳台以及发达国家的资本与技术,逐步建成品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工厂;再就是出口换取外汇支持国内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城市化建设。


所以这40多年我们一方面改造提升了原有的国有经济板块。从最早“放权让利”扩大企业自主权到承包制,从股份制改革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国企重组、债转股到公开上市,其间经历了价格闯关、清理三角债以及国企关停并转等巨大的考验。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一场改革,今天国有经济板块仍然是国民经济的骨干,大央企基本都是公众公司。



同时,改革开放又成长、发展和壮大形成了三个新的经济板块。首先是打造了长三角、珠三角两个开放性的、出口导向的外向型制造业产业集群与供应链体系,深度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中国经济最重要的基础,也是中国经济完全融入全球化体系,与世界经济竞争最大的优势。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南方开始,我们建立蛇口工业区、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开发海南岛、发展浦东新区,通过沿海发展战略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最早是承接港澳台地区“三来一补”企业落户,形成“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后来跨国企业直接投资设厂,珠三角、长三角以及沿海地区逐渐成为“两头在外”为特色的制造业加工基地,3亿新型产业工人聚集,为全世界生产物美价廉的商品,换取外汇获取资本支持国内经济建设。同时,国家也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国外制造业转移,最后在中国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和供应链体系,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个经济板块就是我们赶上了科技革命与互联网时代。90年代互联网经济在中国蓬勃兴起,海归留学人才大量回流,也带回了西方的风险资本体系和“产学研”一体化的硅谷经济模式,科学家、知识分子创业,科技产业园和创业孵化器如雨后春笋,建立起信息时代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加速了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从门户网站到BAT再到今天的美团、字节跳动,一批一批头部企业、高科技企业蓬勃增长,让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消费经济体。



第三个重要经济板块是我们的基础设施和虚拟经济板块。基础设施和虚拟经济板块主要是政府的城投体系、房地产体系加银行金融体系。我们出口换取的大量外汇兑换成等价的人民币,形成大量的流动性,正好遇上城市化、工业化的高峰期,能源、高速公路、机场、通讯以及高铁建设如火如荼,城市新区、开发区建设以及旧城改造一天一个样,大量的资金被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吸收,带来了城投体系、房地产公司和银行这个三角持续20年的繁荣。人们的居住条件也持续得到改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从改革开放前的6.7平方米增加到近40平方米。同时我国居民70%的财富都放在房子上,形成了我们今天虚拟经济过重的现象。


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走创新发展的道路、走绿色发展的道路。最根本的就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已经进入中后期,正在向后工业的时代、服务业时代迈进。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也从依靠投资、出口驱动转向内需、消费驱动,从资源、规模驱动转向创新、效率驱动。


现在中央也提出来,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时面对生态文明时代和长寿时代到来,我们又在构建以双碳、清洁能源和科技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板块,和以大健康为核心的民生经济板块。“双碳+科技”“健康+消费”成为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两大两辅赛道。这就是新中国70多年历史,三个经济时期六大经济板块构造的中国经济实体和中国经济史的发展脉络。


二是在过去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在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很多资源型、多元化的企业,是依靠跑马圈地、野蛮生长、高杠杆发展起来的。2021年对平台企业的反垄断调查、房地产企业“三道红线”融资约束,基本终结了这个资源型、多元化的时代,进入一个靠效率、创新驱动的时代。专注主业、专注专业的头部企业,深耕细分市场、细分产业的“专精特新”企业将成为主流。


还有对于传统制造企业的高质量转型升级,可以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传统制造业包括所有服务业都要拥抱互联网、拥抱大数据,走向数智化;二是制造业走向服务业化。


第三是政府从土地财政向税收财政转变。在基础设施和虚拟经济板块的推动下,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财政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8.4万亿元,占政府综合收入的30.4%;而2021年中国房地产销售收入创纪录突破18万亿元。


当工业化、城市化进入后期,土地财政这个时代就慢慢式微了,地方经济要进入税收财政时代。税收财政就是产业财政,产业财政就是企业财政,企业财政就是企业家财政。


所有的生产要素中,只有人才是活的要素、创造性的要素。在工业时代到后工业时代的转型期间,土地、资本、技术(包括数据)、人才的重要性将呈现梯级递进。早期工业化、城市化的经济发展,资源显得更重要;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的作用发生了变化,技术和人才在经济发展中正成为越来越关键的要素,人力资源禀赋、创新创业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变得头等重要。


所以税收财政时代就是企业家时代。高质量的人才、稀缺的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决定着未来地方经济的发展。拥抱企业家、跟企业家交朋友,创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支持和培育年轻的创新创业的企业家成长和进步,是实现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资源要素总是向经济最活跃、效率最高的地方流动,人口也不例外。2020年人口净流入前十大城市,北京和珠三角、长三角城市加起来占8个,其余两个是成都和郑州,都属于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


对于在北京、珠三角和长三角以外的城市来说,除了产业留人、产业吸引人,只有顶尖的大学才能把全国人才招过来。我们对除国防科技大学外的38所985大学本科招生做了一个初步统计,2021年这些大学本科招生约20万人,其中本省市户籍生源只有大约4.6万人,本省市人口占比仅23%。


2013年武汉大学校友企业家联谊会成立的时候,我提出地方商帮向校友商帮转型是中国商业文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2017年时任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在武汉吹响“新时代校友经济”集结号,成立“招才局”、聘请知名武汉校友企业家为“招才顾问”、策划武汉“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联合在汉的大学推进“资智回汉”专场。2021年10月吉林省召开校友人才大会,成为全国首个举起校友经济大旗的省份。


校友经济通过学校和校友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把“大学、校友、城市”三位一体,是硅谷经济在时空上的一个扩大版,开创了城市与区域竞争的新格局。因此创造条件推动“产学研”一体化经济发展,推动优秀大学生创新创业,推动校友企业和校友企业家的成长,是未来城市与区域经济竞争的关键。


3

企业要走向商业向善


那么,在这种时代大变局和中国经济发展逻辑正在剧烈变化的大背景下,在以“双碳+科技”为核心的生态经济板块和以“健康+消费”为核心的民生经济板块的时代,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如何找到确定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呢?一个最根本的规律:专注主业、专注专业,依靠创新和效率赢得竞争,承担企业公民的责任,最终走向商业向善。



商业向善首先是一种价值观底线:不作恶、走正道,不骄横、有边界。只有坚持商业向善,才有可能走向长期主义,实现商业永续。


企业不作恶、走正道,最基本的是不损害社会和公共利益,遵循商业本身的逻辑与规律,遵纪守法、合规经营。中国过去40多年发生的创业创新浪潮,一波接一波,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但是回过头来看,很多在早期野蛮生长、无序竞争的阶段快速发展的企业,因为不能适应市场规范和秩序的要求,逐步被淘汰了。还有一些行业和企业,比如前几年的P2P,本身就是一个不符合规律的商业模式,最终纷纷暴雷;还有我们保险业内像安邦、天安这样的企业,严重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纷纷被政府接管。


去年我也写了《商业唯一的捷径是长期主义》的文章,这个“捷径”就是“三化三不”的价值底线。坚守专业化,规避多元化商业模式的风险;坚持市场化,走亲清政商关系的道路,规避政治上的风险;遵循规范化,不偷、不抢、不争,始终做市场和监管的好学生。一家企业,只有坚持走正道、守底线,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不骄横、有边界就是守住企业的本分。商业是最理性的力量。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进入大企业时代。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企业集中的逻辑,是效率高的企业兼并效率低的企业,从而提升资源和资本的效率。但是很多企业在做大以后,往往会走向多元化。


我一直认为专业化是工业文明最大的成果。专业代表效率,效率是代表你的竞争能力。当大企业走向多元化,资源和资本就会被分散,主业的投入就不够,就失去了竞争能力。当大企业的效率低的时候,就会拉低社会整体的效率。


第二,商业向善要以人为本。人是一切的根本,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人展开的,商业也不例外。所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就是社会的和谐、家庭的幸福和身体的健康。



西方讲“以客户为中心”“顾客就是上帝”,这当然是对的。企业不赚钱就没有持续发展的资源,但是我们要看是不是赚的合理的钱,是不是客户愿意给你赚的钱,是不是客户愿意永远给你赚的钱。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回到商业的最终目的,要以人为本,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分享了报告文学作家龚玉老师的故事,这次泰康保险集团年终表彰会,我也讲了这个故事和她在文章最后对我们现在医疗、养老体系改革的呼唤、呐喊、抗争和生命最后的诉求。因为我们国家医疗、养老体系还处在一个碎片化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实现以患者为中心、以人为本,所以龚玉老师的痛点就是我们整个社会的痛点。


泰康把虚拟保险与实体医养相结合,把“从摇篮到天堂”的理想变为现实的商业模式,打破现在碎片化的服务体系和支付体系,用全生命周期完满的服务体系来解决龚玉老师所面临的痛点,为传统上不被重视的老年阶段,提供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让生命充满活力,让生命更有尊严。我觉得这是真正的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是真正践行一个社会组织最根本使命。


前面我们讲长寿时代是人类自身的大变局,百岁人生时代到来,养老和健康成为最大的需求也是最大的民生。现在我们这个商业模式还在探索深化的过程中,未来当我们提供的服务能够让更多的人都能享受的时候,我们就走向了商业向善的最高层次。


第三,商业向善的最高层次是造福社会。商业的本质是通过价值交换提升社会整体福祉与效率。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是交换活动带来新的分工,最终形成了商业以及商人这个职业。工业革命又诞生了现代企业和企业家。现代企业通过更精细的专业分工与更广泛的合作,对客户需求、产品与销售渠道进行创新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福祉的提升。


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卓越的产品与服务,创造财富、解决就业、缴纳税收、承担社会责任。伟大的企业与企业家和时代共进共荣,解决时代最核心的挑战,造福社会,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福特的理想要让自己的工人也能够开上自己生产的车,他把流水线引入汽车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让汽车逐步进入每一个普通家庭。他说:“实业家必须遵守的规矩:尽可能提高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尽可能提高薪水。”乔布斯 “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带领苹果公司让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无线互联的智能时代。


改变社会、造福社会靠什么呢?唯有创新。所有商业的创新其本质是便捷和实惠。第一要让人们的生活更方便,第二是不断降低成本,离开这两个条件创新就没有存在的基础。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包括生产新产品、使用新方法、获得新原料、开辟新市场、建立新组织等。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由此带来的组织变革,将进一步提升社会效率和福祉。

现在我们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中国经济发展逻辑的变化也为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都是我们企业的创新发展的巨大机遇。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唯有初心不改、创新永续、商业向善,才有可能走向长期主义,实现商业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