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资讯及案例
当前位置:
政策利好持续释放 金融业支持小微企业不断加力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 作者:张冰洁 | 发布时间: 2022-01-26 | 58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去年以来,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持续改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但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仍然面临经营成本压力和市场需求不足等难题。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

  近日,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两项直达工具接续转换正式落地。人民银行采用市场化方式对两项直达工具进行接续转换,将对小微企业融资增量、降价、扩面产生更大的促进作用。2022年,专家认为,银行业应进一步聚焦小微企业“首贷难”和风险防控等问题,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支持。

  创新服务思路 破解小微企业首贷难题

  在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中,“首贷户”的融资困境尤为突出。让更多从未获得过银行信贷支持的小微企业成功申请到首笔贷款,不仅是企业主的殷切期盼,也是当前银行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首贷”对于小微企业来说为何较难?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之所以存在,首先是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即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没有贷款历史的小微企业客户缺乏了解,同时,如果小微企业本身对银行信贷产品了解不足,也会增加其申请贷款的难度。

  业内人士认为,“首贷难”问题是小微企业融资的“最先一公里”,小微企业获得首次贷款后,后续再次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将大幅提高,而且贷款利率有望下行,获得贷款的速度也将加快。

  去年12月,北京银保监局联合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等七部门,共同印发了《北京市小微企业首贷户专项拓展方案》,引导首都银行业探索构建商业可持续的小微企业首贷户拓展长效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金融供给增量扩面。

  “工商银行重点从五个方面入手,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题。”工商银行普惠金融事业部总经理田哲说。近年来,工行不断创新帮扶“零信贷”小微企业服务方式,通过深化金融科技应用、丰富外部信息来源,加快信用类产品创新、拓宽融资场景等举措,有效提升了“首贷户”的服务水平。

  邮储银行充分发挥网点渠道优势,依托白名单精准营销,触达征信记录中无贷款记录的小微型企业法人客户,及时满足“首贷户”的融资需求。微众银行在拓展“首贷户”方面也交出了高分答卷。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微业贷”授信企业中约60%为“首贷户”,2021年当年新增“首贷户”更是超过了7万户。

  专家表示,要从根源上解决小微企业的首贷难题,银行业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模式和场景,提供新的服务思路。“在数字技术发展之后,银行可以把这些‘零信贷’小微企业置于一个大的生态系统中,通过分析它们过去的历史行为和信用状况等信息,给经营良好的企业及时提供融资支持。”鲁政委表示。

  强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往往倾向于有良好贷款记录的企业或头部小微企业。“相比之下,小微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更加突出。”娄飞鹏直言。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传统的风控模式下,一位商业银行客户经理能够管理的小微企业客户数量非常有限,且贷后风控也需要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这就导致了运营成本高、实时性差等问题,银行难以把控小微企业复杂多变的风险特征,从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产生影响。

  为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银行业更加重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打造智能风控体系,帮助小微企业破除融资难题。如农业银行采用流计算、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创新与普惠金融相适配的风控手段,实现信用、欺诈、操作等全方位风险防控,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中信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依托智能化信贷工厂,构建科创智能风控体系,为专精特新等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全线上、纯信用、随借随还专属金融服务,实现了对优质科创小微企业的高效支持和有效覆盖。

  新网银行自主设计了全套数字化风险管理的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从反欺诈到信用风险评估的全套系统。

  谈及下一步如何做好小微企业贷款的风险防控,专家建议,商业银行可应用大数据风控平台,开展贷前、贷中、贷后智能风险管理,增强贷款风险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同时,搭建智能化风险监控预警平台与信息共享平台,加强过程管控,动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前瞻性分析,进一步有效识别风险。

  “一方面,银行业可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小微企业匹配更具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另一方面,银行应该加强科技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强化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娄飞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