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资讯及案例
当前位置:
企业融资需求降温 银行又现“资产荒”?
来源:中国经营报 | 作者:记者 张漫游 | 发布时间: 2021-08-21 | 466 次浏览 | 分享到:

    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潜力、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优化存款利率监管要求……一系列为企业减费让利的措施落地后,企业的融资需求却没有明显被提振。


    8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环比少增2.6万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社融增量明显低于预期。


    在采访中,多位银行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目前银行面临的窘境是,在需求端,企业的融资需求不高;在供给端,面对后疫情时代的风险,信贷审批趋严,银行有钱却贷不出。


    社融增量同比少6362亿元成本下降难提振企业融资意愿


    根据央行发布的2021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初步统计,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


    具体来看,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391亿元,同比少增1830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8亿元,同比少减44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1亿元,同比少减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571亿元,同比多减20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316亿元,同比多减118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959亿元,同比多60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820亿元,同比少363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38亿元,同比少277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指出,从企业部门看,企业部门短期贷款减少2577亿元,同比多减15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937亿元,同比少增1031亿元,中长期贷款为今年以来首次少增。梁斯认为,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疫情呈现零散、多发态势,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稳健运行产生干扰,继而影响到企业信贷资金需求。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恢复呈现不均衡特点,供给恢复好于需求,加上原材料价格同比有较大幅度上涨等导致企业融资需求较弱。”


    “在控风险、去杠杆、战疫情的背景下,企业内生动力弱,导致需求不足,也就是需求端的需求被抑制,银行面临的是‘资产荒’。”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


    从央行此前公布的数据可以印证上述说法。


    央行发布2021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显示,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70.5%,比上季度降低6.9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降低5.2个百分点。


    同时,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企业贷款利率成本已经明显降低。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企业贷款利率降幅更大,前6个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3%,较上年同期下降0.16个百分点,较上年全年下降0.09个百分点,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首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韦志超指出,在当前利率水平较低的情况下,企业贷款的回落,可能反映实体融资需求的确在走弱。“7月PPI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成本端压力较大、消费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下游企业以及中小微企业的投资扩产意愿不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334亿元,环比缩量超过1万亿元,这与企业生产活跃度的明显下降有关。交行金融研究中心分析称,受疫情和气候因素的负面影响,7月高炉开工率、粗钢和铁精粉产量、棉纺织业景气度等表征工业生产活动的指标都有所减弱,加之短期贷款季节性负增,导致企业新增信贷环比显著缩量。


    某城商行管理层亦赞成上述说法,他坦言:“由于资产质量压力,今年以来,该行的信贷投放比较难。对于经营情况好的企业,银行间的竞争压力较大;新企业客户审核严格,获得贷款审批的也比较少。今年上半年我们公司贷款的主要支撑还是来自于股东公司。”


    “企业贷款无论是短贷还是中长期贷款走弱,主要是由于逆周期调整政策退出的背景下,企业融资需求下降,实体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结构转型的阵痛期。下半年随着海外经济复苏,国内企业出口承压;同时上游大宗涨价,中下游企业经营承压,制造业融资需求指数、7月份PMI生产指数与新出口订单指数均出现下降。企业票据融资增加主要实现了对短贷的替代,也是金融机构冲量的结果。”东亚前海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郑嘉伟称。


    红塔证券研究所所长、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亦认为,相比于中长期贷款,票据具有信用风险低、流动性高等优势。在经济不确定性走高的时候,银行也会更偏好通过票据来冲量,以满足监管对信贷投放的要求。


    下半年料加大稳增长力度银行授信压力不减


    从居民部门看,中银研究公布的数据显示,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425亿元,居民消费尚未完全恢复可能是导致短期贷款少增的原因;居民部门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2093亿元,降幅较大,这与房地产市场监管趋严及信贷融资收紧有关。


    梁斯指出,一方面,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重申“房住不炒”,央行也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针对房地产的监管政策持续趋严;另一方面,信贷政策收紧也使房地产市场出现降温,据媒体披露,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已经用尽。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方面亦认为,尽管商品房成交规模缩量不显著,但个人住房贷款管控持续趋严,多个热点城市出现房贷利率走高、放款周期拉长的现象,使居民新增中长期贷款环比减少。


    同时,梁斯表示,通常信贷投放高峰期在上半年,半年过后,7月信贷投放往往会出现季节性走弱,信贷需求本身会下降。


    某城商行地方分行管理层告诉记者:“从我们分行的情况看,由于我们的‘盘子’小,信贷投放集中在6月前投放结束了,因此在7月并没有新增,这种情况对一些规模小的银行是普遍存在的。”


    谈及今年下半年信贷投放趋势,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总的来看,需要密切观察下阶段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变化。“宏观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加快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开工,逐渐将工作重心向稳增长偏移,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保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财政、货币、产业等政策协调,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交行金融研究中心亦提示道,注意到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新增“引导贷款合理增长”的提法,表明下半年信贷投放可能相比往年同期更加积极,在社融结构中有望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交行金融研究中心认为,在信贷投放结构上,一是更倾向小微、“三农”、制造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二是支持碳减排,在推动相关工具落地时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


    一边是企业还为被提振的融资需求,另一边是对资产质量的严要求,某国有银行地方分行副行长坦言,下半年的贷款任务对于银行而言仍然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