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南师大
今年最强台风“山竹”登陆广东的时候,南京的天气也非常闷热,最高气温达到32℃。但这丝毫不影响南京企业家学子们求知的心情。9月15、16日,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资本运营总裁班(2)班学员相约南师大,聆听中国资本策划研究院院长朱耿洲博士带来的“融资策划36计(方法与渠道)”实战课程,接受融资策划与资本运作的知识洗礼。
(朱耿洲博士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资本运营总裁班(2)班学员讲学)
36种融资渠道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
资料显示,南京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是该市经济发展中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2017年,南京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为5376.40亿元,同比增长8.0%,占GDP的比重为45.9%,较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截止2017年末,南京市工商部门登记的民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数总数已达105.76万家。如何解决制约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融资难瓶颈,已成为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课堂中,朱耿洲博士就中小民营企业如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36种主要融资渠道、200多种融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关键流程演示等等,将深奥的知识通俗化,让学员们听懂、学会。朱博士强调,这些融资方法每一个企业都可以灵活运用,大部份融资问题都可以解决。但更重要的是企业要有融资战略思想,做好企业的融资规划,不要为了融资而融资,不要走进融资误区,要懂得融资、融智、融天下的道理。
如何解决好开发区融资难问题
课堂休息期间,有学员就如何解决开发区融资难问题请教朱博士。
据相关资料显示,南京开发区产业聚集特征明显。一是开发区经济总量比重上升。2017年,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共完成增加值4262.03亿元,同比增长7.7%,二是开发区对南京市经济增长贡献提高。2017年,南京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生产总值(可比价计算)对南京市GDP增长贡献率为33.8%,对南京市经济增长拉动率为2.7个百分点。
朱耿洲博士分析,要解决好开发区融资问题,首先要解决开发区的定位和园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要争取获得政府支持配套政策、建立开发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机制等;其次要针对开发区发展状况做好一揽子解决园区中长期发展的资金需求。
就此,朱博士提出了破解开发园区融资难的“十九大模板”:通过银行、土地、信托、私募基金、融资租赁等十九种渠道,真正打破融资困局,增加园区金融供给,扩大资金来源,配套园区短、中、长期资金的使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朱耿洲博士在专著《融资破局》为学员签名留念)
两天时间匆匆而过,学员们表示:两天课程收获很大,改变了很多融资乃至管理观念,很多融资方法如果早听到学到用到,企业会少走很多弯路。
欲融资,先融智!
(本次课程由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主办)
(本期课程也是中国资本策划研究院“融资策划36计”知识体系全国大巡讲第8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