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融资策划和资本运作资讯及案例
当前位置:
创业融资三部曲:第一部 重新理解创业
来源:氢创同城 | 作者:氢创社 | 发布时间: 2020-11-23 | 474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我们氢创加速营里,经常遇到很多创业者问我们,像我这样的项目拿到机构的投资可能性有多少?投资人喜欢什么类型的创业项目?

    其实我认为想创业融资,首先要懂创业,很多项目无法融资,究其原因,还是对创业的本质不太理解。所以我想从“重新理解创业、重新理解自己、重新理解BP”三个方面去探讨创业融资背后的逻辑,首先我们先来重新理解创业。

    创业与做生意有什么区别?
    年初的时候,我遇见一个之前在某创业大赛上认识的朋友,面容憔悴的他跟我说,他再也不想做那些什么虚头巴脑的创业项目了,现在就想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实在的项目。从教育赛道切换到做直播电商服务和培训,他口中所说的实在项目,其实就是马上能赚到钱的项目。

    创业的大潮中不乏一批追着风口的投机者,他们希望能快速抓住一波波行业变化的红利。渊羡鱼,有的人立马跳下去,运气好抓到条大的;有的人运气不好什么也没有抓到,反而被大水给冲走了;而有的人则退而织网,用解决方案持续稳定地抓鱼。

    我时常跟创业者探讨创业与做生意有什么区别,本质上都是在做价值的交换,而从字面上的狭义理解,创业更述求“创造”二字,是从无到有,从0到1,是一个行业、一种技术、一个品类、一个产品的开创者,需要创业者在初创时期拥有很强的洞察力、创造力,去发现用户的痛点,以及背后未被满足的需求,别人解决不好的问题。

    而做生意从古至今还有一个代名词“做买卖”,更多地是在流通环节上追求效率,他们敏感于渠道和营销推广策略,当然还有选品和定价策略。但在产品的开发能力上他们是缺失的,因为这里存在时间成本和创造能力问题,在从0到1的开发阶段是非常痛苦和高风险的黑暗期:一是这个阶段只投入而不赚钱,二是投入了大笔钱可能等不到黎明的到来就挂了。

    所以创业者难就难在这第一关,而精明的生意人是不想淌这趟浑水的,他们直接找成熟的产品,进入1到10的复制阶段,如果眼光准、抓住渠道的红利还真是能快速赚一波。

    我身边就有很多朋友跟我讲述过,那些年发横财的故事,讲起那些故事时,他们眉飞色舞,是那么怀念当初激情燃烧的岁月,但往往都是一两年的事情,红利期一过,渠道变化,流量转移,就马上赚不到钱了。

    不过也有生意人在这个阶段赚到第一桶金的同时,积累到行业认知、积累到人脉资源、积累到初步的组织管理能力,开始反过来去改良产品,去优化供应链,走向产品经理和运营经理的角色,慢慢长出用户思维和运营思维。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太多的企业家都是从倒买倒卖,甚至卖走私商品起家的。

    对于一个行业小白、一个草根创业者,没有行业积累、没有人脉资源、没有天使投资,一开始上来就“从0到1”,试错周期长、成本高,很容易成炮灰。所以,创业成了高风险领域,特别是对于一个创业小白来说,第一次创业就能成功的,机率很低很低。

    这些年大大小小的一些场合加上我们氢创加速营,见过六七百个创业者应该有了。各种类型,各种款式,各种性格的都见过。我梳理了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高知小白型
    这几年,许多知名高校、留学海归一毕业就创业的越来越多,一是家里经济条件还不错,能支撑他们出来创业折腾个几年,二是这些年鼓励双创,大学里就有很浓的创业氛围。

    这类创业者毕竟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很强,在沟通中能感知到他们对于行业的新变化、对于营销的新打法非常熟悉,讲起来也头头是道,但是毕竟没有行业积累、没有团队管理的经验,失败概率也是很高的。
    除非是高新技术型项目,国家有各类扶持政策,团队也是行业专家,相对成功概率就高很多。

    二、江湖草根型
    这类创业者学历不高,早早就出来创业,在社会摸爬滚打很多年,有点江湖气,很多早些年抓住过行业红利,发过小财,对于自己做生意的能力和敏感度还是有些自信的,而且这类人都是销售高手,特别喜欢交朋友,喜欢整合身边的资源。但是时代变了,新用户、新需求、新产品、新渠道,他们的思维不一定能跟得上,所以只有与时俱进,有空杯心态,学习能力很强的人才能持续创造新价值,不被社会所淘汰。

    三、企业高管型
    大企业高管出来创业,往往成功概率比较高,首先他们对行业、对整个供应链认知很深;其次,他们在该行业里已经建立了很好的市场人脉资源基础;最后,他们还有很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识人用人,招募到好的创始团队,管理效率很高。而且这类人面对决策时,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创业格局比较大。

    四、行业专家型
    这种人往往在行动执行力方面是较弱的,对行业研究的很深,但是在创业过程中,经常陷入闭门造车,不能很好地整合外部资源和团队力量。不过也有行动力、执行力很强的专家型,他们用他们的新模式、新技术去改造了传统的行业。近些年,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投资机构、咨询公司、技术公司出来,在传统零售领域大发异彩的项目。

    五、拿奖拿钱型:
    这类创业者也经常被诟病,说是to vc项目,是专门对政府的路演项目,搞的像个明星,其实“这城市那么空,这回忆那么凶,这项目没有根”。但是我认为如果项目是有根基的,是有实实在在价值的,早期通过参加一些创业大赛,拿点政策资源和资金扶持,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只是项目启动时的助力、是锦上添花,是不能当成项目做强做大的主要路径。

    六、连续创业型
    都说有一种英雄主义,是你看透了生活的本质以后,还依然热爱生活。在创业领域又何尝不是,真正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都有颗狮子之心,不怕输不服输,打倒了还能爬起来,还敢继续拼。
    连续创业者为什么也容易成功,就跟你游戏玩多了,经验值就会提升,通关技巧能力上来了,知道什么关卡容易会掉坑,知道困难时期,应该如何凝聚团队力量向什么方向进行突破,自然成功概率就高了许多。

    因此,站在资本的角度来看,资本方本质上就是做杠杆,谁的项目产出效率高,盈利能力强,又有做大的空间和实力,我就给谁加这个杠杆,去加速放大他的优势,去快速试错,完成从0到1,从1到100的做强做大的过程。

    聊完创业者的类型,再看看大消费领域的创新方向在哪里?
    去年,有位投资机构的朋友跟我聊起,他们机构只投科技创新类的项目,不看好做市场和模式创新类的项目,他们认为时代不同了,这类项目价值不大。但是我不太认同,随着我国人均GDP的增长,我们从一个生产大国将会步入一个消费大国,大消费领域的创业机会已经获得验证,在美妆、食品饮料、大健康、教育等领域,近些年来冒出来很多新独角兽项目。他们抓住了新用户的新需求,并在新的渠道上提高了产品的流通效率,从而产生了新的价值。

    同时,这些项目背后其实也有新的技术加持,如完美日记、花西子,在数据分析能力,和电商流量运营方面的能力;还有良品铺子去年就设立了食品技术研发实验室;以及许多的零售科技项目,如一些SAAS系统、智能硬件服务于零售供应链体系,提升了零售效率。所以,我们认为在面对新用户新需求,做品类品牌创新和零售渠道创新,以及面对线下零售效率低下,做供应链技术创新,这样两个方向,是未来大消费领域的创新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