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CCP新闻
当前位置:
2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均好于预期 稳增长政策效果显现
来源:证券日报 | 作者:孟珂 | 发布时间: 2022-03-02 | 509 次浏览 | 分享到:

3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月度报告显示,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上升。

    总体来看,企业春节后复工复产形势良好,制造业PMI继续在扩张区间平稳运行,需求改善,预期向好。

    “我国制造业PMI连续4个月位于荣枯线之上,表明我国制造业处于扩张状态,且扩张速度较1月份加快。”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中型企业PMI分别为51.8%和51.4%,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均高于临界点;小型企业PMI为45.1%,比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低于临界点。从分类指数看,在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临界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从业人员指数和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均低于临界点。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好于预期,扩张步伐较1月份加快;结合分项指标看,国内制造业活动有所增强,企业经营信心在改善;但从小型企业PMI、原材料购进价格等指标看,各类型企业经营状况分化明显,部分中小企业经营仍面临成本压力。需关注上下游价格传导问题。

    “2月份制造业PMI指数反映出国内经济需求逐步回暖,经济活跃度逐渐增强。但目前,国内需求仍处于恢复阶段,不平衡、结构性问题较为突出;同时,在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背景下,海外防疫、经济复苏、通胀与政策前景仍不明朗;国内宏观政策仍需适度加大力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推动内需加快恢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周茂华如是说。

    郑后成表示,1月份制造业PMI呈现出五大特征:第一,在疫情反复叠加“春节效应”的背景下,制造业PMI不降反升,从5个主要分项看,主要缘于新订单指数大幅上行1.4个百分点。第二,新订单指数时隔6个月重返荣枯线之上,表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之后,我国内需得到较好改善。第三,2月份出厂价格指数与主要原材料价格指数双双上行,均创近4个月新高。第四,从企业规模来看,大型企业PMI在荣枯线上有所上行,小型企业在荣枯线下持续下探,表明大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的走势进一步分化,预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对小微企业政策支持将加快落地。第五,除中型企业从业人员之外,PMI从业人员指数得到系统性抬升,其中,建筑业从业人员指数较前值大幅上行6.60个百分点,重返荣枯线之上,预示着2月份基建投资有望录得较高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2月份非制造业PMI指数表现也好于预期。数据显示,2月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1.6%,比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恢复步伐有所加快。

    周茂华表示,目前非制造业活动活跃度在增强。国内逆周期与跨周期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基建投资在逐步回暖中;尽管服务业指数处于50枯荣线上方,但低于正常年份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疫情反复对我国服务业活动仍有所抑制,例如: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

    谈及未来制造业发展趋势,周茂华预计,制造业活动有望逐步增强。受季节性因素淡出、国内需求逐步回暖、制造业纾困支持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等因素影响,制造业活动景气度有望逐步回暖。但与此同时,受能源及部分原材料价格走高影响,部分制造业生产投入成本压力较大,供应链修复仍需过程。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2月份经济景气改善程度超出市场预期,前期稳增长政策效果逐渐显现。但也要看到,需求扩张仍偏缓,服务业、小微企业等复苏还存在一定困难。下一阶段,经济发展面临更趋复杂的内外部形势。地缘政治冲突加剧,为全球经济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国家通胀持续升温,美联储即将开启加息和缩表,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国内经济增长仍有压力,需求有待进一步释放,政策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宏观政策要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促进服务业加快恢复,防范好内外部各种风险冲击。